在全球汽车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的背景下,橡胶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配件,其生产和消耗量正逐年攀升。2024年,全球轮胎产量预计会超过20亿条,而随之而来的废轮胎产生量也飞速增加,全球废轮胎的产生量将达到约4200万吨,令人关注的是,全世界内的废轮胎回收率仍然仅为74%。然而,在中国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,2024年中国的轮胎产量高达11.8亿条,随之而来的废旧轮胎产生量约为3.7亿条,总重超过1640万吨,但令人震惊的是,废轮胎的回收量仅为820万吨,回收率仅为50%。这无疑给急需资源循环利用的中国市场敲响了警钟。
:目前,国内的废轮胎回收主要依赖个体商户或小企业进行收集和转售,分散的收集方式导致了回收效率低下,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。
:由于市场管理缺失,许多中小企业为了抢夺废轮胎资源欢忧加价收购,这加剧了行业内部的竞争,使得很多企业陷入吃不饱的状态。2023年废轮胎的回收价格也因此如火箭般飙升,反映了市场的供需矛盾。
:在废轮胎的下游梯次利用环节,目前市场上对废轮胎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翻新、再生橡胶和胶粉,但由于缺乏创新的下游应用,企业多集中于低附加值的产品,难以提升整体收益。
在废轮胎的解决方法中,热裂解引人注目,它可以将废旧轮胎转化为裂解油、炭黑等产品。然而,目前国内的废轮胎热裂解行业整体开工率仅为20%,存在着产能过剩和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。这一状况虽然带来了对技术的迫切需求,但也代表着行业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。
随着技术进步,热裂解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:土法炼油、间歇法热裂解和连续法热裂解。相较于前两者,当前的连续法热裂解在环保和效率方面展现出了明显优势。预计到2028年,热裂解在废轮胎梯次利用中的市场占比将提升至25%。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回收危机,还有望推动整个行业向规范、高效、环保的方向发展。
中国废轮胎的回收利用产业链虽然存在多重挑战,但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恢复,未来废轮胎回收的规模将持续扩大,预计到2028年,废轮胎回收量将达到1350万吨。但要实现这一目标,必须完善回收体系、鼓励技术升级,并进行更规范的管理。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,废轮胎的有效回收利用不仅是资源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未来的中国,期待能够在返利循环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